**图文是不符,照片是早前我们去kidzania的画面记录,碍于我没有时间发这篇,所以直接用在丫丫日记文章里。**
这篇在我脑里盘旋了一段时间,迟迟不动手是因为我知道一旦起了稿,又是一篇流水文。现在当父母的,真的是一边养孩子一边在修行的。有的父母在养孩子中参悟人生,有的父母在纠结的亲子关系中索求期望。。。。当然,我们都很希望是前者。
丫丫已经正式上学半年余,我们共同目标“上学不迟到”目前保持着漂亮的记录,除了旅行和生病,我绝不会无缘无故让她缺席。
幼儿园的条例很宽,当然可以允许小朋友的迟到。由于职业操守的关系,我个人认为迟到始终是坏习惯,在幼儿园时不建立出习惯,莫非等以后出来社会才让老板来训话吗?而且迟到=时间管理差,我会划上同等号。
试过有一次丫丫赖床,刷牙更衣的过程都在匆忙中进行。抵达幼儿园门口8.15am虽然并没有迟到,但为了不想让我持之以恒的坚持而破功,当天晚上我跟她演了一场戏。我下班回家放下包包就脸愁叹气,丫丫很在乎我的喜怒哀乐,她马上就察觉到我的难过。
于是她问我为什么伤心?我说我被老板训话了“Eugein Chai,为什么你今天上班迟到?”“因为我的丫丫早上叫不起床,结果送了她去school之后我上班就迟到,对不起老板!”丫丫有点不知所措,甚至一脸尴尬神色,我自然需要“再接再厉”让这出戏收尾,我说希望丫丫以后跟我一起努力,大家都不要当迟到虫,她也答应了。
大家都说一份身教胜过十份言教,我从这里取了经,与其不断地跟孩子说那些烦人的道理,不如尝试另一种你觉得你家孩子可能受落到方式。我捉到丫丫的脾气、性格以及她在乎的东西,所以能因材施教,千万别说你搞不定你的孩子,她/他可是你制造出来的,如果连自己也搞不定还能旨意谁去搞定?
至于我们早上是如何让丫丫保持良好的上学情绪呢?首先在丫丫起床前10分钟我会播放一些她喜欢的音乐,比如Frozen原声碟、Kindermusik的音乐等等,早晨被音乐唤醒我觉得是个舒服的方式,所以丫丫几乎每天睁开眼睛前嘴角都是上扬的,为愉快的心情打下好地基。
继续刷牙洗脸时,我就开始跟她讨论今天想要扎什么发型?Elsa头?Anna头?Monster头?Mickey Mouse头?让她的小脑袋开始动起来,她有时还会附上建议不如用太阳花的发夹,噗!你小姐开心就好~
接着穿校服这点我坚持不帮,我总觉得父母习惯了事无巨细地管孩子、帮孩子,往往造成孩子对大人的依赖性变强,身上的毛病也会越多。当然,我坚持不帮并不是以强硬的方式,而是利用游戏的方式“比赛穿衣服”来跟孩子一起进行“穿衣”环节。
不过前些天她告诉我们说她不想玩比赛穿衣服的游戏了,这就对嘛!!我也不希望用输赢来成就出我让你做这件事情的源头,每天早上好好让孩子自己穿校服其实不难,难是难在父母能不能在每个早上都持之以恒,直到孩子们把种种好习惯养成为止。
再来就是收拾书包这种简单的事,是培养她责任心的开始,忘了带什么就要自己承担责任。刚开始上学时小美还会偷偷帮她收拾书包,我告诉小美凡事替孩子想得太周全,到头来孩子就会缺少自我管理的能力,也没有自己承担责任的意识了。你想要这样的孙子,可我不想要这种小姐少爷型的孩子。
出门最后一个环节就是便当盒,开始时都是我给她准备一些简单的芝士片、小蛋糕或三明治。渐渐地我发现丫丫把这事看成理所当然,甚至有一次会说“mama,你昨天答应我便当盒要放两颗棉花糖,可是你忘记了,里面只有香肠包。”
至此之后,我决定让丫丫跟我一起参与收拾便当盒的任务。我收拾她的便当盒同时她要帮我收拾我的早餐,完成之后我们交换看一下确定任务完成就出门。我的早餐其实很简单,她只需要去冰箱取出我的隔夜麦片,或者把牛奶倒进随行杯就算完成。
我很愿意为孩子付出,也像全天下的妈妈一样爱自己的孩子。爱你,就要给你最好的!在我的理念里对孩子最好的不是物质、顺心侍候、餐餐符合他们脾胃的食物,因为饭来张口,茶来伸手这种日子不会维持太久,未来的人生,你可能每一餐都要自己去张罗。
你可能觉得我这个妈妈又懒又爱计较,连一个便当盒也想到如此复杂。但我很清楚知道,只有每天跟着孩子一起生活的父母才能送给孩子看待万物最好的态度,惜福、惜物、感恩。如果我每个便当盒都默默给你准备妥当,你可能永远都领悟不到我想给你的并不是一顿美味的便当盒。
不过近期丫丫告诉我说不必为她准备便当盒,因为她想跟同学们一样吃幼儿园里的面包和饼干。我当然明白幼儿园的茶点都一成不变,不外是面包和饼干,也谈不上有什么营养价值。但我尊重孩子,也欣慰她在这种年纪已领悟出想融入团体生活的个人想法。
聊完上学的前凑,轮到放学的下文。四岁班进入下半年开始有家庭作业,基本上都是一些很简单的写写字、连连线、填填色的一两页作业。
我家abang早在一年前已跟我达成协议,跟我探讨如何看待孩子做作业这方面的心得。作为一个父亲,他在育儿这一块看得比我更全面和细心。他认为学习是一种态度,只要孩子能够养成正确态度,在各方面学习自然都会水到渠成。
我们看到不少家长都很紧张孩子的课业、紧张孩子有没有吃饱饭、紧张孩子学习进度等等?既然每天都有人替我紧张生活所有事情,我还需要自己紧张吗?这跟恋人关系同出一辙,当对方表现得比自己还要紧张,我自然养成阔佬懒理态度,偶尔任性一点野蛮一点得寸进尺一点都无所谓,反正你永远都会爱我!!
对于丫丫的家庭作业,我和伴侣是尽量放手交给她去管理,也不要替她过分紧张。老师交待给她的家庭作业,我们也没有特别吩咐她必须做或限定她什么时间做好。可能她本身的自律性也高,提过两三次之后基本上她放学回家午餐完毕都会自动自发去完成。这些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少些包办对孩子而言是一种成长的机会。
刚开始时我还会给予必要的提示和指导,或者是趁丫丫不在的时候去翻她书包里的课业。后来被abang发现倒是说了我几句,他说我的放手不够彻底,表面上松手,却还是操控着一切。妈妈代替越多,孩子能力越弱,这是不争的事实,abang多次跟我强调这件事。
孩子只有机会多了才能逐渐地管好自己,不要剥夺她的机会,孩子比我们想象中更能规划自己的事情。
倒是小美常常会问丫丫功课做了吗?我不经意提了几次上学和课业是她自己的事情,不要过分替她着急,你急说不定她还不急呢?小美总说丫丫才三岁多的小人,握笔也握到乱七八糟(明明丫丫握笔就没问题),当然要多注意她的课业进度。小美习惯把现在的孩子当成我们那个年代的孩子来看待,现在三岁的孩子手指几乎都可以在平板电脑上飞舞了,简单的数字和英文字母会难倒他们吗?I don’t think so!!
目前为止我们和丫丫达成很自然的共识,她不懂的课业,晚上自动给掏出来让我们指导。不需要特别指导的也就不必跟我们说了,“我信任你的能力”潜意识就是让她有这种想法。而且当一个人有能力解决和处理自己的问题时,他的自我价值感会更高,从中也一起培养她的自信心。
在旁人的眼里让不足四岁的孩子“自己顾自己”听来可能有点荒谬。事实上这是一种生活上对孩子训练的手段,学习是一种态度,不应该有强逼和让人窒息的感觉,甚至利诱的方式我也觉得不太妥(比如跟孩子说做完功课给你吃冰淇淋、做完功课让你看平板电脑等等)。所谓对孩子久远的爱,大概就是给他们那些陪着他们一辈子的好习惯和态度。
我和abang在亲子这一栏是互相演着不同的角色,我们家里没有所谓的严父慈母或是慈父严母的区分。我们会看情况而决定谁来做那个说教的角色,好像如果丫丫闹倔脾气的话,我通常是冷漠对待,因为我的EQ不高,正面交锋的话随时做出了一些伤害彼此感情的行为。
待丫丫情绪发泄差不多,abang就会以慈父的形象和口吻跟她说教。前提一定要让她情绪发泄出来,哭到差不多才能进行辅导。好在丫丫很肯听我们的教诲,她的情绪也得到充分的释放,甚至在一轮说教之后她通常肚都会主动承认错误和道歉。
让孩子认清错误,知道自己犯的错才能纠正问题所在,打骂体罚这些我始终觉得治标不治本,当下制得住孩子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反抗能力。等到孩子思想再成熟一些,这一套根本就起不了作用,反而让彼此关系僵硬。
说我的教育严苛吗?其实我觉得自己跟严苛差十万八千里,至少我有纵容孩子出游时狂吃冰淇淋XDD但我们家有家规和一些说好的坚持,谁都不准得寸进尺走漏洞。
我们想要对孩子学习放手,家里的老人家却很想包办他们的一切,总是搬出孩子还小作为千年不变的说辞。这样其实等于给了孩子双重的讯息和标准,我试过跟小美因为育儿理念的差异而开火,当然我事后还是会平心静气跟她老人家好好说,希望她能明白我们的初衷。
我绝对相信所有父母都有过不满孩子的时候,我们不能只爱他们的优点,而不能容忍他们的缺点。当父母有颗豁达的心是必须,无论孩子给了我们多少挫败和烦恼,只要你想想他们都是上天派下来帮助我们完成父母这个角色的,我就认真想把这个任务做好。
育儿的话题永远充满争议性,我和伴侣都不支持给孩子使用奖励表。我知道身边很多人都在用Sticker Chart去奖励孩子一些好行为、鼓励孩子主动学习等等。奖励表不在于它的成效性,而是它的动机对孩子造成一种我们不认同的心态。
我家伴侣只是简单跟我说了一句话,好好吃饭、乖乖睡觉、准时刷牙等这些不应该变成交易模式化。如果我们在家从小就跟丫丫建立起一种交易的方式,难保有一天她会跟我讨价还价,认为自己所有好行为都应该被奖励。
奖励表对孩子或许真的很见效,但表面或短期的“成功”不代表没有长远的负面影响。我们宁愿费时费劲跟丫丫讲道理,采取一些她可以接受的方式去引导她,也不要用最快速度奖励表让她去完成那些该做的事情。
举例,有次丫丫为了要跟家里弟弟妹妹一起看卡通,坐在餐桌不肯好好吃饭,眼睛专注在电视机上。我告诉她可以看卡通,但吃饭的动作不许放慢,甚至动也不动。这句我只会重复三次,看她态度依旧,我把电视机关上,跟弟弟妹妹说了对不起,然后搬了积木让他们玩。
而丫丫呢?被abang带到客厅一角罚站,papa跟她说该做什么时做什么,吃饭时间就是吃饭,家里的规矩你不是今天才知道。预料中,丫丫边被罚边大哭,我们就放任她哭,打算情绪彻底爆发完再跟她谈。小美看到她哭到凄凉就想伸出援手,被我拦下来了,育儿最疲惫的还要兼顾长辈的面子。
孩子哭没有什么大不了,哭到呕哭到撞墙哭到滚地我也可以硬起心肝,因为我一在乎就输了,从此就被你牵着鼻子走。So far丫丫不会这么恐怖哭到自残,顶多跺脚大哭到希望全世界都知道她很惨这种。
哭到差不多就递给她纸巾,papa负责跟她说教,很奇怪的!每次情绪发泄之后丫丫都特别听的进去,这也是我和abang很少跟丫丫说“不能哭!不许哭!收声!”等等这些压抑她情绪的话,因为哭过就好了。
至于这个阶段丫丫最大的进展是什么?北海道回来之后她克服了最大的心魔,自动烘手吹风机。哈哈!你们想也不会想到上山下海都不怕的丫丫,最怕的东西居然是公厕里的自动烘手吹风机。她每次进到厕所看到这台挂在墙上的吹风机,是会特别绕道而行,尽量跟它保持距离。如果听到有人在烘手发出声音,她的脸色会马上大变。
后来在北海道旅行时,大概天天都要上公厕,跟心魔接触多了,她忽然发现自动烘手吹风机其实并不是这么可怕。甚至还很“勇敢”地把手放进去烘干,边烘边好敛地说:“丫丫长大了,是姐姐了,丫丫不怕你!你又不是魔鬼怪兽,不会吃我也不会咬我,我以后都不会拍你!”咦?这些明明就是我以前帮助她克服心魔常说的对白,看来她在心里演练了好多次!!证明她本身也很想克服这个心魔XDD
最后是家庭教育,继洗碗洗车之后,我们最近分派给丫丫的家务事是洗她自己的袜子。别小看了培养孩子动手的能力,生活上这点点滴滴的小事,孩子从中体验和学习的收获很快在别的地方看到成效。
现在我做烘焙或abang洗车时,丫丫都很乐意自动自发参与其中。她不会看我们在忙着时自己大爷模样坐在客厅看电视,说她鸡婆也好说她求知力高也行,反正她一定都会参与我们生活的一切,幼稚园老师说她是个探索力和好奇心重的孩子。
然后。。。老师也说或许我们可以认真考虑栽培丫丫唱歌跳舞的才华,同时老师发现她在细腻的手作课业上特别有耐心,手眼协调能力比同龄孩子强,像剪纸、粘贴等这些她都非常专注。这大概是爱玩粘土小孩的最大的收获,丫丫至今对粘土的热衷和喜爱依旧不减。
下一篇丫丫日记又是遥遥无期,see you!!